1.古诗草的故事
关于古诗《草》的故事 [ 2009-02-26 │ By: 07级1班 ] 《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
下面具体讲一讲这个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
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语文课本中的《草》删掉了后面四句),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长安居住下去是不难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心里非常高兴,学习写诗的劲头更大了。为了写好一首诗,他常常废寝忘食,反复吟诵,仔细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贴切,音韵上是否优美,一首诗改了又改,不厌其烦。
他的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每写一首诗,常常去村头、小院念给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看她们能不能听明白。
如果有难懂的字眼,白居易就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明白为止。因此,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的诗。人们把他的诗刻写在名胜古迹处,旅店酒楼里,乡镇屋墙上,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于古诗《草》的故事 [ 2009-02-26 │ By: 07级1班 ] 《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下面具体讲一讲这个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
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语文课本中的《草》删掉了后面四句),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长安居住下去是不难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心里非常高兴,学习写诗的劲头更大了。
为了写好一首诗,他常常废寝忘食,反复吟诵,仔细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贴切,音韵上是否优美,一首诗改了又改,不厌其烦。他的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明白如话,通俗易懂。
他每写一首诗,常常去村头、小院念给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看她们能不能听明白。如果有难懂的字眼,白居易就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明白为止。
因此,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的诗。
人们把他的诗刻写在名胜古迹处,旅店酒楼里,乡镇屋墙上,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
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草的古诗故事
白居易 离离①原②上草, 一岁③一枯荣④。
野火烧不尽⑤, 春风吹又生。 题解:白居易(772—846),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
他关心人民的疾苦,反映下层劳动者的心声,诗歌明白如话。作此诗时,诗人才十六岁。
诗人以“草”为歌咏对象,赞颂了野草无穷的生命力。 此诗原题为《赋得古草原离别》。
注释: ①离离: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②原:原野。
③一岁:一年。 ④枯荣:枯,枯萎;荣,茂盛。
⑤尽:光、净。 今译:原野上长着繁茂的的野草,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荣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完全烧死,来年春风一吹,它又绿遍大地,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成名的作品,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赏的诗。
诗人热情地歌颂了原上草无穷的生命力,其色青翠,其气芳香,结句点明题旨,并给它赋以感情,令人百读不厌。这虽是诗人少年时代的创作,但仍然不愧为唐诗的名篇之一。
颔联的形象中寓于哲理,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而且成为今天广泛引用的格言。 相传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唐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到长安应试,携诗作往谒顾况,顾以他的名字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看白的诗作第一首《草》,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白居易以原上草喻别情,想象别致,情味隽永。
“野火”两句传诵千古,不仅突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了对于新生事物的赞颂。 选自《全唐诗》 作品名称:《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体裁:五言诗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字需用“赋得”二字。 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作品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怀。
3.有关植物古诗的故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草
白居易
离离园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要问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绝句
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梅花
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梅花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我来编故事—古诗草
在那郁郁葱葱的青青草原上,有无数的小草,他们在一起读古诗,还他喵特别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读的开心呢,一颗小草接到了太阳的电话:太阳:你草吗?我日啊。小草:我草啊,你谁啊?太阳:我日啊,我日啊。小草:我草,我草。。。..于是太阳十分生气,燃烧了自己的小宇宙,准备吧草烤焦,到了晚上。。。。。月亮要上了,太阳不让。于是在太阳的坚持下,青青草原上的草被全部烤焦,再也长不出来了。同时烤焦的是草原上羊村里的那些羊。
5.用古诗草编一个小故事
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友谊常青
草原上的长满了长长的草,碧绿的叶子多么的茂盛,想起秋冬时清一地的枯黄,被无情的野草烧掉了干枯叶,而这春风吹来,草色浓密,又是一片绿茸茸。而这茫茫的绿一直蔓延到你即将去的地方。
野草是那么荒远,你何时才能回来。我虽然不愿意你离去,你却不得不远行。这莽莽的青草,见证着我们的友情。愿茂密的青草代我陪伴你走过这一路的征程。
亲爱的朋友,你马上就要远行了。我们何时才能相见呢?等到明年青草再发芽,草原再绿的时候,我将会多么的思念你呀。这路途遥遥,又让我多么担心你呀!不过,我们的友谊一定会像青草,不管经历多少的岁月,不管经历怎样的沧桑,也一样会再青,永远都充满着生机。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6.古诗草的原文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简介: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扩展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颂歌。
诗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绝唱。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颂歌,而且还写出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
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诗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如此野草,才有资格成为宇宙间一切生命象征,才拥有值得人赞美生命意义。
尾联扣送别之意,”又”字暗示离别乃古今人事之所难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之叹,后人亦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诗作)
7.古诗草的感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长长的原上草哇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掩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的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命题诗,题目前要加“赋得”两个字,内容类似咏物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
借春草表达情意是古人惯用的手段。“青”,谐音“亲”、“情”。春天是青草发芽的时候,也是人最思念亲人的时候。青草年年长,思念也会年年加深。野火烧不尽野草,空间隔不断友情。野草遮住了道路,你就不要走了吧?野草塞满了道路,该有多么难走!野草是那么荒远,你何时才能回来?我虽然不愿意你离去,你却不得不远行。这莽莽的青草,见证着我们的友情。
说白了:朋友,你就要远行了。我们何时才能相见呢?等到明年青草再绿的时候,我该多么想你呀。这路途遥遥,又让我多么担心你呀!不过,我们的友谊像青草一样常青,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