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诗的意境
一首好诗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 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 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但何谓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的全部奥秘既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意境的形成,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而意境的创造,则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可以称之为意境美的典范.在诗中,徐志摩对诗的意境是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的.他将自己对母校多年的感情浓缩在精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间.由于徐志摩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你看,在诗人眼里,那河畔夕阳中的垂柳被镀上了一层富贵而又妩媚的金色,在轻柔的微风摇曳,婀娜多姿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仿佛一位美艳绝伦的新娘,这新娘的艳影,在水中荡漾,同时也在诗人的心中荡漾.在徐志摩的眼中,那柳荫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他象彩虹一样绚丽迷人的梦;可以说是融情入景,把那如水中月,镜中花般的“彩虹似的梦”描绘的多么形象、鲜明,多么令人心醉,仿佛伸手就可以揽到似的.于是,他似乎乘着满载星辉的的一叶小舟,向着水草幽幽的小河深处,击拍纵歌,去寻找他彩虹似的梦.梦能寻到吗?于是几声浸透淡淡哀愁的的箫音,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于是,便诞生了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整首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 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这样的的一首诗歌〈思念〉.虽然寥寥数字.但它抓住了意境美这一要素,应该是一首很好的情诗.读了它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春意融融的午夜,一个寂寞的男孩,独坐在窗前思念远在他乡的、心爱的女孩.春天,本来就应该是少男、少女们的季节.这首诗通过柔风、无垠的夜空、随风轻舞的柳絮,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多么浪漫的春夜,但景色的愈发美丽,更衬托出男孩的寂寞,美的让人心碎!这一感情又通过一幅精彩的描述得到升华:几颗晶莹的泪滴悄挂腮边,就像露珠沾上草尖!请想象,黎明,草尖上跳动的露珠,那是多么的令人砰然心动,使人顿生爱惜之心,这更衬托出这份思念的凄楚,令人心酸.因此,这是一首很好的诗歌. 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意境的描述,抓住了意境,你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那你肯定就能写出很好的诗歌. 附: 思念 初春,夜,柔风徐徐. 思念你的我, 独自凝望无垠的夜空. 几颗晶莹的泪滴悄挂腮边, 就像露珠沾上草尖! 窗外,朵朵柳絮随风轻舞: 飘飘,又见你弯弯的眉! 读诗的意境 从古至今,中国最灿烂的文化莫过于文字,从古朴典雅的陶器到书生文文的字画,从悠悠含蓄的古诗到引人入胜的现代小说,这些都离不开文字的修饰推敲.而对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来说,诗,这种文学艺术似乎在被人们淡忘.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读诗是一种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其实,读诗的意境并不高深莫测,只在于你是否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人们写诗,或是为了反映事理,或是寄情所感,都是为了表达诗人当时的一种心境.古人写诗,讲究“逸伦之士,非理不动”,要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近而川渟岳峙,成为智者.古代的诗要求最严格的就是平仄韵律了,且格式都是很有讲究的.而自从1917的新文化运动开始,现代诗诞生了,白话文的描述手法不仅通俗易懂,也取消了许多繁琐的取读结构.现代诗也没有了以前的平仄之声,更注重了艺术的联想和感情上的渲染.比如,舒婷的《致橡树》和《诗经》中的一些文章相比,我们不难看出,前者人们思想的开放,以大胆的想象来赞美爱情,而这在古代的诗词中是绝对看不到的.所以,现代诗的美感也就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诗虽然大方,但也不乏委婉柔情,现代诗大多是朦胧诗.记得在《关于朦胧诗的三味、三度及三品》中说,朦胧诗有三味:“思的迷惘”、“感情的隐秘”、“艺术的新异”,应有三度:“自我表现”、“打破传统”、“艺术创新”.并把诗分为三品:“凡有积极意义,艺术技巧上有创新的列为上品;内容一般的,或富有感情而尚未临于消沉,表现手法新颖 的列为中品;内容不好,消沉颓废的,即使有比较新奇的表现技巧,列为下品.”可见,现代诗更注重意象的追求,而对于文字的斟酌就不如古人那样细致了.在艺术上,现代诗的特点是,以象征的手法为中心.作为现代诗,从韵脚上讲,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绝大部分是不押韵的.现代诗强调节奏、音律、意境.比如闻一多的《死水》,虽然表面描写的是一潭脏水,但是其实际意义是要借脏水的呆滞,霉烂来创造一系列丑恶的意象,近而揭示当时社会的混乱,表达作者。
2.有意境的古诗词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遂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古诗词的意境与意象及主题思想
人之一世,草之一秋。人至天命之年,应该就是如岁月至秋了,一切都是在轮回。以往的春光再明媚,到了此时也只剩下秋日余辉。有道是壮士暮年,其气自短。不管你年轻时是如何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但只要跨入到这个门坎,也只能在风起云涌的红尘中叹既往矣。
古人与文人多悲秋。其实伤秋也好,悲秋也罢,只是古今之人面对满目苍夷,仰望寒风枯叶,低思人生过往而生的人世沧桑之感。是的,面对物欲横流,想随遇而安明了取舍,并非易事,多少人为此身心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光宗耀祖乃是国人的传统,但有道是“古今将相今安在,荒冢一堆草没了”;名利兼收是人人梦寐之求,但有道是“世事终是一盘棋,人算不如天算”。那人到底该谋些什么呢?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警言,当知足常乐了。
人已至秋,应该就是如月至秋自盈而亏,理应懂得了许多事理。世事如风云变化,生活中太多的缺憾,太多的扼腕长叹,只缘我们不知道守住已有的幸福,还在追逐着莫名的完美。其实月之阴晴圆缺,人生不如意十之有九。
其实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必要过多的计较事物的前因后果,完全没有必要太多的患得患失,平淡的面对一切,做自己想做、能做、做得好的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就如面对中秋之月,人人都知道月圆是苦历了月缺,辉煌过后必定是暗淡。
岁月至秋,失去的已经失去,收获的已经收获。人已至秋,最终也会象草木一样,在秋风中绽放出一生中最后的光华亦将无可奈何地走向没落。站在人生顶峰上的人呀,至关重要的是应该懂得这些应该懂得的一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原本就是一个椭圆.
4.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意境是古代诗人创作时孜孜以求的形象,写景诗,意境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所构造的人化环境。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专论了“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还认为“境界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故诗词的意境实含意与境两个因素。
因而品味诗词意境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意境=意+境分析意境就是寻景、探情的过程。
由外化可观之景捕捉内在虚化之情。各种风格的诗句意境便不同。
一类境意(情)山水诗自然、平淡闲适、愉悦婉约词清空、绮丽哀愁、惆怅、伤痛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然之境,闲适之情)“宝帘闲挂小银钩”(清空之境,落寞之情)二类境意(情)边塞诗雄伟、粗犷豪迈、高亢豪放词雄健、阔大悲凉、旷达例:“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粗犷之境,豪放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雄放之情,乐观之情)二、分析:寻景———构境———析情例:分析苏轼《南乡子·送陈述古》中画线句的意境。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旧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析:抓住“荧荧”残灯和“泪不晴”,描绘了秋雨乍停之夜,诗人在朋友别离后残灯明灭中眼泪涟涟的情景,表达了挚友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情怀。
5.【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
意境的基本特征关于什么样的作品算有意境,说法并不相同.这同对意境的理解有关.如果认为“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认为 意境是“作者在作品中创造的表现抒情主体的情感、以情景交融的意象结构方式构成的符号系统”,那么只要是具备了情景交融这个特点,就是有意境.如果把意境界定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的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那么,只有能通过具体的事物和事件揭示出整个人生意味的作品,才是有意境的作品.因此,必须先搞清意境的界定关于意境的界定.在关于意境的各种界定中,我比较倾向于1999年版《辞海》的界定: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这个提法,讲到意境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本人认为其中的“深邃幽远”是指意境的本质特征.这应该比较符合实际.我们在欣赏诗词书画时,看到评论家关于作品意境的评论中,使用最多的评语是:“意境深邃”、“意境深远”、“意境清远”、“意境清幽”、“意境幽深”、“意境开阔”、“意境雄浑、超脱”等.这些字眼都和“深邃幽远”较接近.从字面解释,深邃幽远是指在作品的表层下,含有更深更远的含义,推演之,就是指含有“言外之意”.这一点也和我国古代多数文论家的意见一致,他们在谈到与意境有关的问题时,多很强调言外之意,如“文外之旨”、“象外之旨”、“画外之音”、“境生象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言有尽,意无穷”等等.因此本文把具有言外之意看作是意境的本质.“言外之意”如何产生?它形成于“虚实相生” 和“意与境谐”.鉴于对“意与境谐”中的“境”在理解上还有歧义.本文改用更通俗的提法——“情景交融”.它是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方面来说的.“虚实相生”则是从意境的结构方面来说的.这样,本文对意境的特征作如下规定:意境的本质在于有言外之意,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情景交融是意境在内容形式方面的特征,或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在结构上的特征.由于“言外之意”产生于“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并且也体现在“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中,所以本文主要分析“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一)情景交融二)虚实相生。
6.【中国诗词的意境分析,举例说明
“意境”定义:“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207页)对于“意”,可解为人的思想意识;“镜”则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中国诗词的意境,首先要知道诗词的意和境.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环境的相互映衬或者突显、虚与实的依存、动与静的结合等等,都要分析.具体如下:1.孟郊《游子吟》前四句均为写景(人文环境),后两句寄情,抒发了游子炽烈的报恩之情.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点明了送别时间,也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柳”音同“留”),后两句直叙离别之情.以上均是情景交融.2.岑参《逢入京使》,诗人明说要请入京使代为家人“报平安”(明),但内容(虚)却只能由读者自行想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两句实写(事件及事件发生时间),后两句虚写(明月陪伴王昌龄至夜郎).这就是意境中的虚实结合,有“无声胜有声”之用.3.诗词中动静结合的例子特别多,也很容易发现,就不列举了.意境的分析着重抓住其意与镜即可,分析情境(情景)与情感,这是意境的内容本身;诗词的虚写与实写以及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这二者读者要体味也不难.因原论作篇幅过长,论述较多,笔者根据自己理解简述如上,有不明或者需补述之处可追问笔者,笔者会尽快给予答复.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3)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7.【举例分析《蒹葭》一诗的意境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意境朦胧,含蕴不足.“伊人”不坐实,且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逆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思,有人认为这就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人;有人认为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两说皆可通. 其实,只要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它就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可即的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等心灵的回响,也就都可以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