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思母》作者:舆恭以及解释意思本人急需该古诗的意思,

霜打芦花泪水沾湿了衣襟,柴门处再没有母亲白发苍苍斜倚的身影.去年五月梅雨时节,我曾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这是僧人舆恭《思母》里的两句,思念亡母的诗,这两句联系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全诗如下: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来,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当时的境况虽然清苦,但毕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可现在,母亲已经去世,柴扉冷落,已无亲人倚门.霜打芦花,泪湿衣衫,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恸. 读这首诗,令人悲从中来.诗中写梅雨季节,白头倚门,典当袈裟,负米归来等景象,朴素真实,直抒胸臆.句句在叙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写景,句句蕴至诚.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忘我的感情.《思母》格外动人之处在于本诗是出家人写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尘缘和难舍的亲情.《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就是说,十方诸佛,怜悯忆念一切众生,好像母亲忆念亲生儿子一样.在佛经中,母亲的爱怜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舆恭的感情所以美好,正因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世俗的人情.。

2.请问芦花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往往有怎样的含义

清平乐作者:张炎候蛩凄断1,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2,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3,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全部注释 1.候蛩:蟋蟀。

蟋蟀是随季节出没的昆虫,故称候蛩。2.练:煮过的布帛,多指洁白的熟绢。

谢灵运诗:”澄江静如练”。3.兰成:南北朝庾信,小字兰成,善诗赋。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为张炎题赠给朋友陆行直的,《珊瑚网·名画题跋》有载其本事,后收入词集时有改动。这首抒情小令写得沉郁苍凉,清代陈廷焯最欣赏末句,”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白雨斋诗话》卷二)。

上阕写秋景秋情。候蛩、西风、江练、芦花、大雁几个意象的着墨不多,却有清空萧瑟之感。

写景也是由近及远,使空间的描摹愈现幽深。无雁实谓了无音讯,盼雁实为怀人,联系下阕词人以庾信自比,似有伤春惜旧之意。

而结句将此深情融汇入景,”一枝”谓其孤独,”秋声”恍如情思,词人以”梧叶”自拟,意新色雅,韵味清空,使人读之回味无穷。

3.古诗《渔父》的注释

渔父

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李中,唐代诗人,字有中,陇西人。在南唐做过淦阳宰的官职。写过《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我向芦花深处走去,群山掩映着潺潺溪水,在夕阳中显出明艳的美景。

打鱼人家打开房门出来迎接我的到来,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

我的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穿着一件白色的布袍,笑着提着一条红鲤鱼来换乡村里的酒喝。

渔人殷勤的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打渔船也归来了。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渔家生活的恬静闲宜,令人陶醉。

前两句写诗人寻访: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朝着芦花丛中行去,但见波光粼粼,山色青青,好一派晚晴秋色!着一“偶”字,可见并非常来,而是忽然发现这宜人之处,就更显其风光优美了。用一“深”字,大有一种曲径通幽、诱人前往的情趣,其芦花飘飞、芦叶瑟瑟之景跃人眼帘。“行”字令人浮想联翩,诗人也许是乘着一叶扁舟而来的吧,或是独自闲步信走?不管怎样,总是一路观赏、一路欢愉,雅情逸致溢于言表,从中亦可想见渔人生活之诱人。后两句写渔家迎客:诗人的行踪,惊动了渔村里的狗,它叫了起来。于是村舍里的大人急忙打开门户,迎接远来的客人,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看个究竟。诗人先写“开户”,再言“犬吠”,足见渔家迎客速度之敏捷,感情之殷切,而且“犬吠声”起,于水乡宁静的氛围中,又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争窥”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们的形象,其机灵活泼、逗人喜爱的神情漾然纸面。这首诗,取材平易,只是渔家寻常事,但写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浓,不做作,无斧凿,使人觉得纯朴的民风迎面吹来,好舒畅好舒畅!

(2)本诗表现渔村(好客 )的景色和渔家待人的(热情 )。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