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时候的,下榻,是指什么
“下榻”的由来
熊昌渊
报上经常报道某国家元首来我国访问,在某某处“下榻”。何为“下榻”呢?
下:放下,系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实为一种坐具。如《孔雀东南飞》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下榻就是放下榻。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诗句是颂扬滕王阁所在地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区的杰出人才。使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称道徐陈两位贤士。徐孺,即徐孺子,名穉,东汉豫章南昌人,品行高洁。“下陈蕃之榻”,使陈蕃放下榻来。陈蕃,时为豫章太守,他不接宾客,只接待徐孺子,并且特置一榻供他卧宿,徐走了就把榻挂起来。《后汉书·徐璆传》是这样记载的:“蕃在郡不接宾客,惟@①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汉书·陈王列传》也有类似记载:“郡人周@②,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莫肯至,唯陈蕃能致焉。学而不名,特设一榻,去则县之。”所以陈蕃下榻成了礼贤下士的代称。现在借用“下榻”一词来作为对客人住处的尊称。
但是,“下榻”也有作“寄宿”用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闹榭》:“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现今也有人出外旅游访问,在什么地方留宿,写作在何处下榻。这就是“下榻”的后起之义了。
2.关于楼的古诗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8江上使人愁。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下榻的最初意思是啥
下榻”的说法是有来历的。《后汉书·陈蕃列传》中记载:陈蕃性情耿直,行为端正,做官清廉,对坏人坏事极端痛恨。当时,讲气节的文人学士都愿同他交朋友,或争当他的学生。他任系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太守期间,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文人周鏐曾经拒绝过前几任太守的邀请,而陈蕃却能将他请来,并且彼此融洽相处。陈蕃特地准备了一张榻 (低而狭长的床),专门用来接待他;他一离开,陈蕃就把榻挂起来,他什么时候来,陈蕃又把塌拿下来招待他。
后人就把留住宿叫“下塌”。现在一般也把在外爱招待住宿叫做“下塌”。这种说法多用于外交往来,只适于书面用,不适用于口语。
/m8mmnq/wenzhang.asp?art_id=371
“下榻”的由来
熊昌渊
报上经常报道某国家元首来我国访问,在某某处“下榻”。何为“下榻”呢?
下:放下,系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实为一种坐具。如《孔雀东南飞》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下榻就是放下榻。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诗句是颂扬滕王阁所在地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区的杰出人才。使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称道徐陈两位贤士。徐孺,即徐孺子,名穉,东汉豫章南昌人,品行高洁。“下陈蕃之榻”,使陈蕃放下榻来。陈蕃,时为豫章太守,他不接宾客,只接待徐孺子,并且特置一榻供他卧宿,徐走了就把榻挂起来。《后汉书·徐璆传》是这样记载的:“蕃在郡不接宾客,惟@①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汉书·陈王列传》也有类似记载:“郡人周@②,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莫肯至,唯陈蕃能致焉。学而不名,特设一榻,去则县之。”所以陈蕃下榻成了礼贤下士的代称。现在借用“下榻”一词来作为对客人住处的尊称。
但是,“下榻”也有作“寄宿”用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闹榭》:“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现今也有人出外旅游访问,在什么地方留宿,写作在何处下榻。这就是“下榻”的后起之义了。
.cn/200406/ca429550.htm
4.“下榻”一词是怎么来的
旅游者在外地游玩,总免不了寄宿。
如 贵宾住进饭店,这句话中“住进”应改写“下 榻”。说起下榻,这里还有一段典故呢! 早在宋朝年间,豫章郡(今南昌市)太 守陈蕃,为官清明,重视贤才。
他平时不喜 欢接待宾客,但是家里却预备了一张床,专 门为一位贫穷的读书人准备的,只要那位读 书人来访他便热情接待并留宿。平时,陈蕃 就把那张床吊起来存放。
那位读书人就是很骨气的徐稚,徐稚不 愿做官,自己种庄稼过曰子。因此,陈蕃非 常尊重徐稚。
只有徐稚到陈蕃家里来,陈蕃 才把吊着的床放下来,留徐稚在这张床上就 寝。后来人们便把陈蕃这种举动叫做“下榻”, 表示对贤者、贵客的尊重。
从此“下榻” 一词从尊称演变为“寄宿” 的意思。如《桃花扇•闹榭》:“我二人不回 寓,就下榻此间了。”
现在“下榻”这个词 已经用得很普遍了。
5.何谓“下榻
“榻”在古代是床的一种,矮而狭长,可 以自由移动或悬挂。
《孔雀东南飞》中有“移 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的说法。所谓“下 榻”本义是指放下榻准备睡觉。
王勃《滕王阁 序》赞美洪州人才辈出,云: “物华天宝, 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 榻。 ”这里徐孺又名徐稚,东汉豫章南昌人, 是当时的名士。
徐孺家贫,但从不喜结交权 贵。由于德才兼备多次被征辟,但徐稚都婉言 谢绝,被当地一些人誉为“南州高士”。
“徐孺下陈蕃之榻”讲述酌是陈蕃向徐 孺请教的故事。据《后汉书·徐得传》记载: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 县之。
”《后汉书·陈王列传》也有类似记 载: “郡守招莫肯至,唯陈蕃能致焉。学而不 名,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这里的“县”同 “悬”, “下榻”的本义就是徐稚来了后,放 下“榻”来供其住宿。后来就用这个典故表示 虚心求教,尊重客人, “下榻”也逐渐成了客 舍的雅称。
徐稚之榻平时是被悬起来的,只有睡觉时 才放下来,故为“下榻”。“榻”虽然有床的 含义,但不像我们说“上床”那样可以说“上 榻”。
床一般固定,比人身体位置略高,故为 “上床”睡觉;榻则不一样,狭长而矮,还容 易移动,所以只能“下”而不能“上”,再加 上当年陈蕃还把它挂得很高,所以只能是“下 榻”了,现在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说法。
6.关于下榻的问题
下:放下,系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实为一种坐具。如《孔雀东南飞》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下榻就是放下榻。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诗句是颂扬滕王阁所在地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区的杰出人才。使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称道徐陈两位贤士。徐孺,即徐孺子,名穉,东汉豫章南昌人,品行高洁。“下陈蕃之榻”,使陈蕃放下榻来。陈蕃,时为豫章太守,他不接宾客,只接待徐孺子,并且特置一榻供他卧宿,徐走了就把榻挂起来。《后汉书•徐璆传》是这样记载的:“蕃在郡不接宾客,惟@①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汉书•陈王列传》也有类似记载:“郡人周@②,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莫肯至,唯陈蕃能致焉。学而不名,特设一榻,去则县之。”所以陈蕃下榻成了礼贤下士的代称。现在借用“下榻”一词来作为对客人住处的尊称。
但是,“下榻”也有作“寄宿”用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闹榭》:“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现今也有人出外旅游访问,在什么地方留宿,写作在何处下榻。这就是“下榻”的后起之义了。
7.5首洞庭湖的古诗,5首岳阳楼的古诗
1. 行路难(例句:洞庭水上一株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2.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例句:洞庭张乐地)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眺
3. 渡青草湖(例句:洞庭春溜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阴铿
4. 拣贡橘书情(例句:洞庭贡橘拣宜精)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5. 游小洞庭(例句:湖山上头别有湖)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道经巴陵登岳阳楼用孟襄阳韵》杨维桢,元末
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
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
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
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岳阳楼》 李东阳,明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8.关于春秋夏冬的诗句十首
一、关于“春季”的古诗
1. 《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4. 《春思》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5. 《春怨》唐代:李白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二、关于“夏季”的古诗
1. 《子夜吴歌·夏歌》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2.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 《池上早夏》唐代: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4. 《夏花明》唐代: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5. 《夏昼偶作》唐代: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三、关于“秋季”的古诗
1. 《秋词》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 《秋夕》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 《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四、关于“冬季”的古诗
1. 《冬景》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早冬》唐代: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3. 《幽居冬暮》唐代: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4.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5. 《冬夕》唐代: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