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一些简单的古诗背后的故事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写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两地分居的岁月。李清照和赵明诚在老家青州度过了十三年静谧的家庭生活以后,赵明诚被重新启用,调任莱州知州,李清照留守青州。又遇重阳节,李清照思念远方的丈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

李清照把这首词写好以后,寄给了赵明诚。赵明诚收到此词,自是大为感动。而反复读上几遍,又觉得词写得极好,不勉有点“嫉妒”——好夕我也是“太学”学生,怎能比不上一个小女子?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穷三天三夜之力,一连写下五十首《醉花阴》!

赵明诚就把这五十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混在一起,找到好朋友陆德夫,请他鉴赏,哪几首写得好?陆德夫对诗词很有鉴赏力,看了半天说:其中只有三句写得好。赵明诚问哪三句写得好?陆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甘拜下风.

2.谁知道一些简单的古诗背后的故事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3.有关古诗的小故事

一、游子吟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

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 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

他抬 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这几十年, 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 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 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 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 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

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

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游山西村 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 气氛。 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 渐盘旋起来。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 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 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 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三、题都城南庄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 闷。 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

适逢 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

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 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

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 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以后, 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四、凉州词 相传,慈禧命人写了一幅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写的人一时疏忽,把“黄 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写丢了。

慈禧看了之后,非常生气。 认为这是故意影射自己不懂诗文,于是命人把写字的人抓来,让他当场念来,念不出就杀头。

想不到那位写扇面的人看了 自己写的诗之后先是一惊,既而灵机一动,对慈禧说:“老佛爷,非是臣写错了诗,而是臣 根据王之涣的诗改写的词。” 慈禧觉得新奇,连忙叫他念来听听。

那人随口念到:“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于是,《凉州词》真的成了 “词”。 五、一树梨花压海棠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用简洁的语言讲一个关于诗歌的小故事】

唐朝诗人贾岛擅长写五言律诗,他写作时非常投入,很注意词句的锤炼. 有一天,他骑驴走路时,忽然想起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先是想用“推”字,改成“敲”字后,觉得“推”字也不错.就这样,贾岛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一时拿不准主意. 这时,正巧京都长官韩愈出门,贾岛只顾沉思,不觉走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糊里糊涂地被拉到韩愈面前.韩愈问怎么回事,贾岛就把想起诗句,又决定不下来用哪个字的事说了一遍.韩愈是个大文豪,听贾岛说完,也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韩愈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以后人们就用“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思考.。

5.关于古诗的故事有哪些

一、孟郊 – 唐 -《游子吟》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担心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将爱心与牵挂一针一线缝在游子的衣衫之上。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陆游 – 南宋 -《游山西村》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龚自珍 – 清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

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

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杜牧 – 唐 -《赤壁》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利用火攻,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六百多年后,唐朝的杜牧,漫步在这个古战场,已经丝毫感觉不到当年大战来临的紧张。

诗人感叹时光弄人,写下了这首《赤壁》。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五、陆游 – 南宋 -《客愁》陆游生在积弱积贫的南宋,一生志在恢复中原。

但由于当时主和派势力很大,陆游受到排挤。他三十岁时,在礼部考试中被除名,四十二岁被免官。

四十六岁时,陆游入蜀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一年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入幕办理军务,这让陆游很兴奋,因为四川宣抚使驻南郑(今陕西汉中),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战派的领袖。陆游积极投身军旅生活,放马走遍南郑前线,为北伐献计献策。

但几个月后王炎被召回,幕府被解散,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了个参议官的闲置,这对于做梦都是”兵戈铁马”的陆游来说实在难以忍受,他写下了《客愁》原文:骑马出门无所诣,端居正尔客愁侵。 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

六、曹植 – 两汉 -《七步诗》曹操很喜欢小儿子曹植,但曹植不拘小节,加之性格狂放,逐渐不为曹操喜欢,曹操认为大儿子曹丕虽无才,但性格忠厚,沉稳有加。遂死后立曹丕为帝。

曹丕即位后,一改温厚的面孔,变得非常猜忌,尤其是当年帝位的热门人选,弟弟曹植,曹丕一直不能容忍曹植的才华,加之曹植因不能即位闷闷不乐,平时又不拘小节,酒后言语冲撞了曹丕,曹丕决定借此杀了曹植,但又恐其不服,天下人也难以原谅,遂设计,要求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否则斩首。曹植低吟片刻,看到侍从正在炉子上用锅煮豆子,遂灵感大发,吟上七步诗。

诗中暗讽曹丕不能容弟弟。曹丕听了,面红耳赤,遂放了曹植。

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李白 – 唐 -《赠汪伦》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

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

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

6.有关古诗的故事

推敲!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7.有关古诗的故事

一、

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故事: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8.有关古诗的故事

材料一: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后来居上,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可是没几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军势极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的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风起云飞”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 (出自《汉书o高帝纪》) 材料二: 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鸦片。

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 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

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出自《己亥杂诗》) 材料三: 经过长期的励精图治和一大批良臣贤相如姚崇、宋景等的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30年之久的开元盛世–天下太平,百姓乐业,八方来朝。

但是进入天宝年间以后,唐玄宗开始安于享乐,不理朝政,重用奸臣如李林甫、杨国忠等,同时由于好大喜功,一意热衷于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政策,唐朝在边地设置节度使,屯戍重兵。后来节度使和边地驻军不断增加。

至天宝元年,节度使已增至10个,兵力增至49万,庞大的兵力消耗着国家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社会上隐伏着不安。 杜甫见到”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新兵开赴前线,父母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深深的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他写道: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然而因为人微言轻,没有人听他的。

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几近崩溃,唐朝从此走向衰败。 “擒贼先擒王”比喻做事首先要抓住关键。

(出自《前出塞》之六) 材料四: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利用火攻,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六百多年后,唐朝的杜牧,漫步在这个古战场,已经丝毫感觉不到当年大战来临的紧张。

诗人感叹时光弄人,写下了这首《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销二乔。

“折戟沉沙”形容失败惨重。 (出自杜牧《赤壁》) 材料五: 陆游(公元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

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柳暗花明”指僵持不下的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

(出自陆游诗《游山西村》) 材料六: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诗人。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805年,他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

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播州(贵州遵义)当刺史,后改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又调任夔(音魁)州(四川奉节)、和州(安徽和县),后被解职。

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颗桃花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

诗人很感慨,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是说人去人又来。

材料七: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

门人说:”和我师。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