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汉赋的古诗
赋
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鸧鶊哀鸣;
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古诗十九首与汉赋的异同:
1、二者出现时代有先后:先有汉赋后有《古诗十九首》,汉代主要文学样式有汉赋、散文和诗歌。其中汉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样式。而诗歌在汉代长期以来不发达,东汉末年,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步兴起,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开始走向成熟阶段。
2、二者体制不同:《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而汉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体制宏大,采用问答形式,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赋等不同形式,其中散体大赋为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体。
3、二者性质不同:《古诗十九首》为民间兴起,多是底层民众有感而发,不为统治阶级入目;而汉赋体现的是汉代统治阶级的皇权、帝国的声威和气势。
3、二者内容不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二是宦途失意者的伤时失志之悲。而汉赋以铺陈为能事,以歌颂皇权、声威和气势为主。
总的来说:《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其情感真挚而富于概括性。情景、物我交融,构成浑然优美的艺术境界。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工整细致。而汉赋,尤其是大赋的巨丽之美,更是作为了体现国家、民族生命力的美学方式。我们常说的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他们的代表作篇幅巨大,体制宏伟,是汉赋的典型作品。例如司马相如的主要赋作是《子虚》、《上林》;扬雄的代表作有《甘泉赋》等;班固的代表作《两都赋》;张衡赋作则以《二京赋》为代表。都是汉大赋中的代表作。内容多是田猎宫苑和京都歌舞等宫廷生活。
吊屈原赋(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2],意不自得。及渡湘水[3],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 [4]。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5]。谊追伤之,因自喻[6]。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7]。侧闻屈原兮[8],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9]。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10]。呜呼哀哉!逢时不祥[11]。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12]。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13]。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14]。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15];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16]。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17]。斡弃周鼎,宝康瓠兮[18]。腾驾罢牛,骖蹇驴兮[19]。骥垂两耳,服盐车兮[20]。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21]。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22]。
谇曰[23]:已矣[24]!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25]?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26]。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27]。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28]?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29]?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30]。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31]?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32]。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33]。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巨鱼[34]?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35]。
2.诗词上何为工笔,铺陈,比兴,曲笔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所谓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的方位、方面进行描绘的方法,使描绘的对象具有横向性。
比兴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3.含有铺垫的古诗
杜牧的《泊秦淮》第一句连用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在一起,绘成一副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为下文抒情议论铺垫。
刘禹锡的《秋词》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作者一反常调,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为下文赞美秋日做了铺垫。
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首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4.古代赋中以铺陈为主的是什么
赋,直言其事,也就是铺陈,铺,铺张,陈,陈述
对某一事物或情状,反复夸张地陈述,有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铺陈就如同暴发户家中的摆设,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后来发展到一种赋的问题,辞藻华丽,气势宏大,
如《阿房宫赋》.
铺陈是运用浓墨重彩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呈现、讴歌等,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
《谏逐客书》的第二段,通过论述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来说明客卿的功劳,这就是铺陈写法。例如“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等等。
5.关于烘托的诗句
一、冷暖相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三、乐哀相衬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正应了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大小相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远处、近处,天上、地下,空间被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叶扁舟显得何等渺小,置身于其中的诗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
五、声寂相衬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
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莺莺送别张生,张生已走,夕阳古道上原来的窃窃私语、依依情话,现在已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原本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鸣之声却不见马上之人,莺莺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怆!“有声”与“无声”相互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6.写景的古诗
赋得春风扇微和 【唐】范传正 暧暧当迟日,微微扇好风。
吹摇新叶上,光动浅花中。 澹荡凝清昼,氤氲暧碧空。
稍看生绿水,已觉散芳丛。 徙倚情偏适,裴回赏未穷。
妍华不可状,竟夕气融融。 残春曲 【唐】白居易 禁苑残莺三四声,景迟风慢暮春情。
日西无事墙阴下,闲踏宫花独自行。 早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南湖春早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丽春 【唐】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
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
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春 【唐】贯休 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
回雁不多消气力, 染花应最费工夫。溟蒙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
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江南春怀 【唐】李白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早春夜望 【唐】李端 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晓霜应傍鬓,夜雨莫催花。
行矣前途晚,归与故国赊。不劳报春尽,从此惜年华。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晚望 【唐】贯休 登临聊一望,不觉意恞然。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
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终事东归去,干戈满许田。
早夏 【唐】胡宿 井辖投多思不禁,密垂珠箔昼沈沈。 睡惊燕语频移枕,病起蛛丝半在琴。
雨径乱花埋宿艳,月轩修竹转凉阴。 一春酒费知多少,探尽囊中换赋金。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早秋 【唐】杜牧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 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樽酒酌未酌,晓花颦不颦。 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秋雨叹 【唐】杜甫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秋山 【唐】白居易 久病旷心赏,今朝一登山。
山秋云物冷,称我清羸颜。 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 人生无几何,如寄天地间。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秋霁 【唐】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边上晚秋 【唐】杜牧 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 风送孤城临晚角,一声声入客心愁。
湘江秋夕 【唐】杜荀鹤 三湘月色三湘水,浸骨寒光似练铺。 一夜塞鸿来不住,故乡书信半年无。
秋月夜 【唐】顾非熊 旅雁迎风度,阶翻月露华。砧声鸣夜永,江上几多家。
秋晚山居 【唐】黄滔 爽气遍搜空,难堪倚望中。 孤烟愁落日,高木病西风。
山寂樵声出,露凉蝉思穷。 此时尘外事,幽默几人同。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冬深 【唐】杜甫 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
参考资料:百度。
7.含有衬托的诗句
一、冷暖相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岩震动,清泉叮咚,深林战栗,峰峦抖动.乌云滚滚,雨点将落;水面蒙蒙,烟雾缭绕.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峰峦崩裂,大地摇动.作者极力铺陈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勾画出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而天门一打开,景象就为之一变,天空青色透明,一望无际,太阳月亮一齐大放光明,金楼银台悬空而起,真是光辉灿烂,耀眼夺目,一片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二、动静相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三、乐哀相衬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凯旋,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战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宫女,在宫殿里恣情欢乐.诗人用浓笔重墨极力渲染越国军队的胜利姿态及王宫的繁华、欢乐.末句顺带一笔,引入眼前凄凉之景.前三句乐景为末句哀景蓄势,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让人顿生人事变换、古今盛衰之感慨.正应了清人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大小相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远处、近处,天上、地下,空间被无限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叶扁舟显得何等渺小,置身于其中的诗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阔大的环境作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沧海一粟,两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和惆怅.
五、声寂相衬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
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莺莺送别张生,张生已走,夕阳古道上原来的窃窃私语、依依情话,现在已归于一片寂静,偏偏这时传来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原本就破碎的心.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鸣之声却不见马上之人,莺莺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怆!“有声”与“无声”相互映衬,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