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人给阜阳市做过诗

《未觉》-苏东坡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颍杭谁雌雄?

这诗是赞美阜阳颍州西湖的~~~

《忆焦陂》-欧阳修

焦陂荷花照水光,未到十里闻花香。

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鲙如玉。

清河两岸柳鸣蝉,直到焦陂不下船。

笑问渔翁酒家保,金龟可解不须钱。

明日君恩许归去,白头酣咏太平年。

这诗是赞美阜阳境内的清河的(阜阳一条很古老的运河,今国际大酒店旁边那条)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欧阳修的 忘了诗名了,说的也是阜阳西湖~~

《西湖长》-杨万里(宋代著名诗人)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汝颍更罗浮。

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还有很多的诗已经无重考证了~ 丢失了很多~~~~

2.关于阜阳西湖诗句

1、《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苏颂

椒泽疏源势不休,绕城冰玉湛寒流。

凫鷖容与菰蒲乱,占得江湖一望秋。

2、《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西湖草木公所种,仁人实使甘棠重。

归来筑室傍湖东,胜游还与邦人共。

公年未老发先衰,对酒清欢似昔时。

功成业就了无事,令名付与他人知。

平生著书今绝笔,闭门燕居未尝出。

忽来湖上寻旧游,坐令湖水生颜色。

酒行乐作游人多,争观窃语谁能呵。

十年思颍今在颍,不饮耐此游人何。

3、《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年代: 唐 作者: 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4、《九日陪旧参政蔡侍郎宴颍州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祖无择

秋晚西湖胜概多,台轩来此驻鸣珂。

沙鸥散去惊丝竹,烟柳低垂间绮罗。

乱掷金钱和露菊,狂摇钿扇倚风荷。

下僚幸接曹尊末,率尔翻成击箸歌。

5、《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

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雷塘水干禾黍满,宝钗耕出余鸾龙。

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3.苏轼赞美阜阳西湖的诗

(宋)苏轼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

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雷塘水干禾黍满,宝钗耕出余鸾龙。

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4.关于阜阳西湖诗句

1、《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苏颂 椒泽疏源势不休,绕城冰玉湛寒流。

凫鷖容与菰蒲乱,占得江湖一望秋。 2、《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西湖草木公所种,仁人实使甘棠重。

归来筑室傍湖东,胜游还与邦人共。 公年未老发先衰,对酒清欢似昔时。

功成业就了无事,令名付与他人知。 平生著书今绝笔,闭门燕居未尝出。

忽来湖上寻旧游,坐令湖水生颜色。 酒行乐作游人多,争观窃语谁能呵。

十年思颍今在颍,不饮耐此游人何。 3、《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年代: 唐 作者: 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4、《九日陪旧参政蔡侍郎宴颍州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祖无择 秋晚西湖胜概多,台轩来此驻鸣珂。

沙鸥散去惊丝竹,烟柳低垂间绮罗。 乱掷金钱和露菊,狂摇钿扇倚风荷。

下僚幸接曹尊末,率尔翻成击箸歌。 5、《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

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雷塘水干禾黍满,宝钗耕出余鸾龙。

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5.阜阳北城小学必背古诗词150首

一年级: 1-25首 二年级:26——50首三年级: 51-75首 四年级:76——100首五年级: 100—120首 六年级:120-140首一年级必背古诗25首1、一去二三里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2、咏 鹅骆宾王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3、画(作者不详)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4、画 鸡唐 寅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 夜 思李白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6、悯 农李绅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7、春 晓孟浩然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8、村 居高 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 见袁 枚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10、小 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1、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2、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4、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5、草白居易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16、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8、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9、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0、江畔独步寻花杜 甫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1、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22、江 雪柳宗元千 山 鸟 飞 绝, 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 独 钓 寒 江 雪。23、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24、池上白居易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25、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年级必背古诗25首26、寻隐者不遇贾 岛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27、题临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28、江南(汉乐府民歌)江 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鱼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戏 莲 叶 南,鱼 戏 莲 叶 北。29、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 离 原 上 草,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春 风 吹 又 生。远 芳 侵 古 道,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萋 萋 满 别 情。30、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1、乐游原李商隐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32.夏日绝句李清照生 当 作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 不 肯 过 江 东。33.悯农李绅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34.绝句杜甫迟 日 江 山 丽,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35、古朗月行李白小 时 不 识 月, 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36、塞下曲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37、登 鹳 雀 楼王之涣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38、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39、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4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41、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42、鹿 柴王 维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43、江 上 渔 者范仲淹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没 风 波 里。4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 暮 苍 山 远, 天 寒 白 屋 贫。

柴 门 闻 犬 吠, 风 雪 夜 归 人。45、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6、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47.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48、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49.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

6.有关安徽的诗句、文章

1.李白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2.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7.苏轼在颖州

朋友,你的颍`写错了~~是颍而不是颖州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宋仁宗元佑六年(1091年)8月22日, 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是年冬,大雪铺地,百姓饥馑,苏轼奏请获准,发义粮数千石,并平价出售院炭和酒务柴救济灾民。当时,开封府诸县多水患,官吏不究本末,掘陂泽沟,导水入惠民河,造成陈州水灾。于是,又有官员奏议掘黄堆,开八丈沟,导患水通过颍河入淮。苏轼派人实地勘察后,写奏折阻开八丈沟,指出:新沟地势低于淮河入淮,若掘黄淮,开八丈沟,则不仅不能减轻陈州水患,反会使淮水倒流,颍州亦将难保。由于苏轼据理力争,开沟之议方停。苏轼知颍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大修水利,浚清陂塘,开清沟,疏清沙,为百姓办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他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当时颍州灾荒,有百姓去淮南路籴稻,行至固始县朱皋镇被扣。苏轼多次行文,要求放还被扣稻种,均遭拒绝。于是他上奏朝廷,终于要回了全部稻种。苏轼非常喜爱颍州西湖风光,,常游赏其中,饮宴会友,赋诗著文,有时连处理公务亦在湖上,在西湖留下了不少佳作和胜迹。元佑七年(1092年),苏轼自颍州调知杨州,以后又调赴杭州,他一直对颍州印象美好。在杭州曾把杭州西湖与颍州西湖作比,以为“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时年66岁,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其传载于《宋史》。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

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 “ 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 ” 。《大清一统志》云: “ 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 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从宁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苏轼、宋代中书侍郎吕公著等七大名人知颍州,为古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留下了 113 首著名诗篇,加之 71 名古代和近代诗人的诗篇共 259 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 “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 。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之冠。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现仅存 “ 会老堂 ” 等建筑。

8.阜阳的历史名人有那些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颍上县人。

甘罗 甘罗,甘茂之孙,战国时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罗12岁任秦相吕不韦的侍从,朝野鲜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

吕蒙 吕蒙( 公元178年-219年)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郡富坡(今阜南县城东南吕家岗)人,东吴著名将领。 常秩 常秩( 1019-1077年),字夷甫,汝阴(原阜阳县)人,北宋学者。

张纶 张纶(?-1085年),字公信,汝阴(原阜阳县)人,北宋。 刘福通 刘福通(1321-1365年),颍州(今界首市)人,元末红巾军领袖。

吕霞光 吕霞光,1906年出生,临泉县吕寨人,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古董鉴赏家。 王克勤 王克勤( 1920-1947年),阜阳县人,解放战争时期创造了“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技术互助”三大互助运动而闻名全军,是著名的战斗英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