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露”的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的《暮江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2山石馋馋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同)

3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日暮 杜甫)

4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溪居 柳宗元 )

5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齐天乐 姜夔 )

6石壁高垂雪练寒,露华凉人怯衣单。(双调·水仙花 乔吉)

2.有关竹和露水古诗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1. 咏露 (董思恭)

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芦渚花初白,葵园叶尚青。晞阳一洒惠,方愿益沧溟。

2. 秋露 (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3. 露 (李峤)

滴沥明花苑,葳蕤泫竹丛。玉垂丹棘上,珠湛绿荷中。夜警千年鹤,朝零七月风。愿凝仙掌内,长奉未央宫。

4. 露 (韩琮)

长随圣泽堕尧天,濯遍幽兰叶叶鲜。才喜轻尘销陌上,已愁新月到阶前。文腾要地成非久,珠缀秋荷偶得圆。几处花枝抱离恨,晓风残月正潸然。

5. 咏露珠 (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6. 和钱侍郎甘露 (孟郊)

玄天何以言,瑞露青松繁。

7. 观荷叶露珠 (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8. 白露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9. 白露 (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10.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11. 春草凝露 (张友正)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12. 露 (成彦雄)

银河昨夜降醍醐,洒遍坤维万象苏。疑是鲛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

13. 露 (袁郊)

湛湛腾空下碧霄,地卑湿处更偏饶。菅茅丰草皆沾润,不道良田有旱苗。

3.描写露的古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 盘上,不定始知圆。

1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钩。

2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哀郢—-陆游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夜宴谣」温庭筠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伤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题帻精舍 任翻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蓼萧 诗经

彼蓼萧兮,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兮,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兮,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4.带露的诗句有哪些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唐·王勃《饯韦兵曹》 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唐·杜甫《夜宴左氏庄》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唐·李贺《竹》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唐·李贺《过华清宫》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唐·李贺《黄头郎》 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唐·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唐·李商隐《凉思》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唐·李世民《山阁晚秋》 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 唐·刘希夷《江南曲八首》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王维《秋夜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唐·白居易《杨柳枝》 一夜清风苹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 唐·王涯《秋思二首》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唐·李煜《秋莺》 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宋·晏殊《清平乐》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宋·苏轼《蝶恋花》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秦观 鹊桥仙。

5.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香 出自哪首诗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香”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原诗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