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卫风河广背景介绍

【作品介绍】

《河广》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一首动人的思乡之歌。作者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这位离开家乡、栖身异国的游子,由于某种原因,虽然日夜苦思归返家乡,但终未能如愿以偿。当时卫国都城在河南朝歌,和宋国只隔一条黄河。诗人久久伫立在河边,眺望对岸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首诗,发抒胸中的哀怨。

【F-061】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注释】

1、杭:《楚辞?九章》王逸注引诗作“斻(航háng)”,渡过。苇可以编伐,“一苇杭之”是说用一片芦苇就可以渡过黄河了,极言渡河之不难。

2、跂(器qì):同“企”,就是悬起脚跟。予:犹“而”(《大戴记?劝孝篇》“跂而望之”与此同义)。以上两句言宋国并不远,一抬脚跟就可以望见了。这也是夸张的形容法。

3、曾:犹“乃”。刀:小舟,字书作“舠”。曾不容刀:也是形容黄河之狭。

4、崇:终。从天明到早饭时叫做“终朝(召zhāo)”。这句是说从卫到宋不消终朝的时间,言其很近。

【题解】

这诗似是宋人侨居卫国者思乡之作。卫国在戴公之前都于朝歌,和宋国隔着黄河。本诗只说黄河不广,宋国不远,而盼望之情自在言外。旧说以为和卫文公的妹妹宋桓公夫人有关,未见其必然。

【余冠英今译】

谁说黄河宽又宽,过河筏子芦苇编。谁说宋国远又远,抬起脚跟望得见。

谁说黄河宽又宽,难容一只小小船。谁说宋国远又远,走到宋国吃早饭。

【讲解】

《河广》是一首动人的思乡之歌。作者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这位离开家乡、栖身异国的游子,由于某种原因,虽然日夜苦思归返家乡,但终未能如愿以偿。当时卫国都城在河南朝歌,和宋国只隔一条黄河。诗人久久伫立在河边,眺望对岸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首诗,发抒胸中的哀怨。

《河广》是《诗经》中短诗之一,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诗人到底用什么语言、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呢?全诗不过二章,每章四句,却有四种修辞格交错着。“谁谓河广?”“谁谓宋远?”是设问的辞格,意思说,黄河并不广,宋国并不远呀。特别是一开头就提出问题,使听者被这飘忽而来的提问所感染,从而去思考诗人的情绪为什么如此激昂。接着诗人自己回答了:“一苇杭之”、“曾不容刀”(杭,通航,渡过。刀,通舠 ,小船),黄河的河面那么狭,只用一束芦苇就可以渡过去了,它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呢!我们知道,黄河实际上还是比较广阔的,这里极言黄河的狭窄易渡,是夸张的写法,同样,“跂予望之”、“曾不崇朝”(崇,同终。终朝,从天明到吃早饭时候),也是夸张的修辞。是极力形容由卫至宋归家路途之近,踮起脚跟就能望见,不须一个早上就能到达家乡,岂不是近在咫尺吗?在短短的八句诗里,就有四句运用夸张的语言。朱熹《诗集传》说:“诗人极言河小,意谓宋近也。”他道出了本诗运用夸张语言的特色。夸张是一种言过其实的艺术手法,《文心雕龙·夸饰篇》说:“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刘勰把《河广》列入夸张的修辞格,并指出夸张的特点,是言过其实,完全正确。夸张是反映真实,但这种真实,是艺术上的真实,不是事实上的真实。正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杜甫的“白头搔更短”,也是艺术的真实,它们和“曾不容舠”,都无害于诗篇的思想意义,所以刘勰说“于义无害”。夸张是诗人的形象思维,在诗人主观上说,如果“辞不过其意则不畅”(汪中《述学·释三九》语),不夸大其辞,诗人就不能痛快淋漓地抒写其思乡之情。在客观上说,能使“听者快其意,惬于心”(王充《论衡·艺增篇》语)。它确实具有语语如在目前和一种诱人快意的美感。

2.《诗经》中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众秽秽,鳢鲔发发。葭萸 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

“《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藤不鲜。

新台 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藤不殄。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跤予望之!谁谓 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王风·葛蠤》”绵绵葛蠤,在河之浒3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 人父,亦莫我顾。

“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谁谓河广? 一华杭之”等诗句,多为后人引用。

3.吟咏黄河的诗句

到这个网址上看看吧,下面的诗都有

河广 衡门 河伯

瓠子歌二首 别诗 河阳县作 棹歌

渡黄河 从戎曲 乌栖曲 桂楫泛河中

从军行 济黄河 从周入齐夜渡砥柱 济黄河应教

陬操 从军诗 孟津诗 答赵景猷诗

黄河赋 公无渡河 登堤望水诗 赋得桥诗

渡河北

王泽岭遭洪水诗 晚渡黄河 临邑舍弟书。 早渡蒲津关

杂诗三首(其一) 河阳桥送别 偶书五首(其五) 黄河晓渡

孟津 公无渡河 河曲游 使至塞上

题金城临河驿楼 鲤鱼 河鲤登龙门 登蒲州逍遥楼

蒲州道中二首 蒲中霁后晚望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河势 渐水 河复并叙

庚辰岁人日作 过澶魏被水民居 河上之役 河决

新堤谣 百字谣 岁晏行 茅津渡

蒲津晚渡 黄河舟中月夜 陕州抵沙涧渡 黄河舟中

过黄河 渡黄河 黄河夜泊 龙门飞桥

禹祠 过梁山泊 龙门 登河中鹳雀楼

登云龙山见黄河北徙 娘难见 悲河决 河溢

河决叹

4.诗经 卫风 河广 的原文带注疏

1)《河广》,《诗经·卫风》第七篇。全诗二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思归诗。《卫风·河广》之传诵千古,所得力者亦在其夸张之奇特。《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原文】

河广

谁谓河广(1)?一苇杭之(2)。谁谓宋远?跂予望之(4)。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4)。谁谓宋远?曾不崇朝(5)。

3)【注释】

(1)河:黄河。

(2)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3)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

(4)曾:乃,竟;刀: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5)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4)【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

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

5.河广是什么意思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中所咏的是旅居卫国的宋人,因受某种阻挠,思归不能,面对河水,反复唱叹。水在该诗当中是一种阻隔的意象,主人公踯躅河边,故国近在对岸,但却不能渡过河去,内心焦急,长期积压胸头的忧思如同排空而来的浪涌,诗句夺口而出,向上天发问以宣泄心中的不平。河面并不宽广,一根芦苇就可以渡到对岸,故国并不遥远,踮起脚就可以望得到,夸张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客子思归而不得的焦急心情。

根据“谁谓河广”和下句“曾不容刀”,上句“一苇”应当是指一苇之长,即都言河之狭也,应该不是指乘苇渡河。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