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写永州风景的古诗,速度~~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之后所写;
① 雾失楼台: 《踏莎行》:独上楼台,目断潇水。望京城兮惆怅。遭贬谪迁徙不断,飘零朝外空悲叹。细雨潇湘,似泪无数。一江秋水凭流处,销魂青楼且不住。寻情慢慢天涯路。
② 月迷津渡: 一舟摆渡潇水,清清冷冷霏霏。 遥想少游当年,婉约词情孤悲。
③ 桃园望断: 凭栏远眺,桃园望断。孤鸿声里,苍茫暮下。
④ 杜鹃声里: 楼头陌上寻杜鹃, 啼血子规不觉眠。 多少蓬莱回旧事, 青袍襟袖泪啼痕。
⑤ 驿寄梅花: 老骥绝尘到止行, 空寞山岩有孤寺。 梅花种植官驿内, 采撷几枝寄远情。
⑥ 斜阳暮: 远山空蒙天角近, 潇水孤舟人飘零。 朝阳岩外观古城, 谁想身后留簿名?
2.苏轼的诗词里关于“永州”的诗都有哪些
《赠刘景文》—— 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九日次韵王巩》——宋·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3.《永州》——宋杨·永节 柳侯好倔奇,颇类元道州。 遂令舂陵行,至今犹风流。
4.《永州送侄归宜春》——唐·郑史 宋玉正秋悲,那堪更别离。从来襟上泪,尽作鬓边丝。
永水清如此,袁江色可知。到家黄菊坼,亦莫怪归迟。
5.《送从叔牧永州》——唐·卢纶 五侯轩盖行何疾,零陵太守登车日。零陵太守泪盈巾, 此日长安方欲春。
虎府龙节照岐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彼方韶景无时节,山水诸花恣开发。
客投津戍少闻猿, 雁过潇湘更逢雪。郡斋无事好闲眠,粳稻油油绿满川。
浪里争迎三蜀货,月中喧泊九江船。今朝小阮同夷老, 欲问明年借几年。
3.苏轼的诗词里关于“永州”的诗都有哪些
1.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九日次韵王巩》——宋·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3.《永州》——宋杨·永节
柳侯好倔奇,颇类元道州。
遂令舂陵行,至今犹风流。
4.《永州送侄归宜春》——唐·郑史
宋玉正秋悲,那堪更别离。从来襟上泪,尽作鬓边丝。
永水清如此,袁江色可知。到家黄菊坼,亦莫怪归迟。
5.《送从叔牧永州》——唐·卢纶
五侯轩盖行何疾,零陵太守登车日。零陵太守泪盈巾,
此日长安方欲春。虎府龙节照岐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彼方韶景无时节,山水诸花恣开发。客投津戍少闻猿,
雁过潇湘更逢雪。郡斋无事好闲眠,粳稻油油绿满川。
浪里争迎三蜀货,月中喧泊九江船。今朝小阮同夷老,
欲问明年借几年。
4.古诗江雪里的永州市
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
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
一、零陵的得名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
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
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是这一典故。
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
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现在,有的人误以为零陵的“零”字,是表示没有或表示无穷大的意思,认为零陵表明舜帝死后没有坟墓或是一座空墓,甚至认为零陵表示舜陵是世上最伟大的陵墓。
实际上,在汉代以前,“零”字根本没有表示数字的功能。东汉许慎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零,徐雨貌。”
也就是说,“零”表示雨缓缓而下的样子。涕零(落泪的意思)、凋零(落叶的意思)中的“零”字,都是往下掉或落的意思,是“零”的本义的引伸。
“零”用来表数,则是明代以后的事。因此,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 二、永州的得名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
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这里所说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现在的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的山水。
自永江乡流入潇水的河流称为永江,也叫“永水”。这一带的山,当然也就是所谓的“永山”了。
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1400多年了。现在,有的说永州这一地名的历史比零陵更久远,这是没有依据的。
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称为“永山永水”,据称是由于当时这一带居住着西周时期诸侯国永的后裔。相传西周灭商后,曾大封诸侯,永是封国之一。
但当时的永国具体位于什么地方,笔者没有考证,不敢妄言。又相传到了春秋时期,永被大国兼并后,永国王族外逃,几经迁徙,定居到今双牌永江一带。
即使将永州“永”的历史追溯到西周时期,也要比“零陵”这一地名的历史晚1000多年。 原始社会末期,永州属三苗的江南地。
夏商至西周时期,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南境。
秦代,属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辖7县4侯国。
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
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公里),辖区也有所扩大。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时,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
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
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
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
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