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的古诗加拼音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画”的唯美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胜画

文/李者也

天地雄秀入长卷,无限风光图中看。

群山含黛似泼墨,翠水如练一笔贯。

无边绿原丹青染,碧澈长空写意渲。

河山入画胜似画,万赏千览百不厌。

【注】千岛洪湖,位于四川省邻水县。1958年在大洪河上修建水电站而形成,称之大洪湖,长26公里,面积2.5万亩,岛屿星罗棋布,港汊百余,水湾迷离,故名“千岛湖”。湖中群雁结阵,渔舟穿梭,水乡泽国,四川著名水产基地。岸边层峦叠嶂,青峰映影,森林苍翠,野花点点,风光如画。

2.求关于春的古诗加配画的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首夏》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秋夜曲》 唐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描写风的古诗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古诗配画《小池》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品鉴赏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4.诗配画配出来的是什么

中午到家,跟孩子聊天,问上午都上了什么课。

孩子说,第一节英语,第二节数学,第三第四节没有上课。 我很奇怪,于是问他为什么没上课。

他说美术老师组织他们画画儿去了,和从其他年级挑选出来的孩子一起,在操场上画画儿。我以为他们学校组织什么绘画比赛,他说不是,是很多人在一个长卷上画画儿,是诗配画。

我问他给哪首诗配画儿,他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后来又说那首诗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却又不会背。我感觉好笑又好气,好笑的是连什么诗都不知道居然要配画,气得是这首他曾经在幼儿园就背会的诗现在却不会背诵了。

我问他说,你不知道诗什么内容,配的哪门子画儿吗。他说,反正是有塔、有树、有山、有云,诗的名字好像是三个字儿的。

恰巧这个时候,琪琪到我家里来了,手里提了个无纺布兜,里面装着蜡笔,看那样子也是要画画儿的。我于是问他下午要画什么画儿,知不知道诗的内容。

他说就知道是一首词,词的内容不知道,只知道画的画儿有小桥、有树什么的。 儿子四年级,不知道自己的画儿要配什么诗,琪琪五年级,也不知道自己的画儿要配什么诗。

那么他们的画儿怎么配得上诗呢?自然是老师把画面告诉他们,或者拿着现成的画面让他们临。 我想起来以前每次到儿子学校,看着走廊里挂着的一幅幅诗配画,觉得孩子们真是聪慧,这么小的年级,居然就能根据诗的意境画出相关的图画来,真是不简单。

现在看来,不简单的外衣下面,还是那些简单的孩子。 能笑话孩子吗,或者笑话老师,笑话学校的这些形式主义吗?我们的机关,我们的公务员,很多时候何尝不是上级布置什么干什么,上级怎么布置我们怎么干,很多部门和干部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反复中麻木了。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孩子和大人的通病,是学校和机关都需克服的问题。? 我们说,是形式主义。

可是这个结论是片面的,因为只调查了两个孩子,不能排除有孩子是知道诗的内容,并且深刻理解诗词的意思,甚至懂得一些诗词的意境了。这样的活动,会给不同孩子以不同影响,对诗、对画儿、或者别的什么,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诗配画会配出什么来呢?会配出很多可能,像万花筒,五彩缤纷,变化无穷。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