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析

2、注释:

3、翻译:

4、赏析:

5、辛弃疾

6、青山遮不住,

7、可怜无数山。

8、山深闻鹧鸪。

9、毕竟东流去。

10、江晚正愁余,

11、西北是长安,

12、菩萨蛮:词牌名。

13、郁孤台下清江水,

14、中间多少行人泪。

15、愁余:使我发愁。

16、无数山:很多座山。

17、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18、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

19、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2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22、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

23、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24、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25、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26、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27、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28、宋廷南迁,围绕定都问题,有过一段时期的争论。

29、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30、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3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习,

32、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33、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34、此词作于淳熙三年,当时作者正在江西赣州任上,经行造口,作此书于壁。作者登台望远,在观山观水中,寄托忧时忧国之思。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郁孤台为唐虔州剌史李勉所建,他曾登台西望长安。而自己哪有长安可望。当年金兵追隆佑太后,受难的百姓成千上万过赣江,伤心泪汇成无底的河,至今失地未收,实在可悲。西北二句,向西北遥望京都,可怜无数的青山将视线遮住。借叹息北望京城被阻隔,暗喻恢复无望。可叹中有无限悲愤。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青山二句写眼前所见,大江滔滔向东流去,青山遮也遮不住。这里借水怨山有所暗喻:江水能冲破重重阻隔曲折而终于东去,而自己却无法挣脱羁留、冲破压抑而撇于一隅,岂不令人烦恼。江边暮色苍茫,鹧鸪声声,增添词人沮丧情绪,愁上加愁,益见词人爱国情怀。

35、建炎三年二月,帝在镇江。当时金军正拟渡江南下,帝召从臣问计,王渊以杭州有重江之险,主张逃往杭州。高宗畏敌如虎,此话正中下怀。张邵上疏曰:“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江、淮、蜀、汉、闽、广之资,以图恢复。”帝不听,去了杭州。绍兴六年七月,张浚上奏曰:“东南形胜莫重于建康,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暇逸。而临安僻在一隅,内则易生玩肆,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系中原之心。请临建康,抚三军,以图恢复。”这一回因形势好转,即于次年移跸金陵。但八年回杭州。张守谏曰:“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气象雄伟,且据都会以经理中原,依险阻以捍御强敌。陛下席未及暖,今又巡幸,百司六军有勤动之苦,民力邦用有烦费之忧。愿少安于此,以系中原民心。”然而高宗正一心与金人议和不以收复北方失地为大业,执意定都杭州。同年,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自此南宋都定临安。康与之此词,正即作于这一历史时期。名曰“怀古”,实是“伤今”,是针对当时南宋小朝廷奉行逃跑和妥协政策而发的扼腕之叹。

36、上阕思接千载,写历史长河中的金陵。金陵群山屏障,大江横陈,是东南形胜之地,自三国吴孙权建都于此,历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为帝王之宅,豪华竞逐,盛极一时。起二句,即概述那一段灿烂辉煌的往事,以先声夺人。“龙蟠虎踞”四字用典,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睹金陵山阜,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见,见《太平御览。州郡部。叙京都》引晋张勃《吴录》。南京山川雄伟人事繁华,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然而,宇宙无穷,山川长在;盈虚有数,人事不居。三百馀年在永恒的历史面前只是弹指一瞬。随着政权更迭,国都无移,金陵的繁华已成古迹。“缥凤”二句,情绪陡落千丈,与后蜀欧阳炯《江城子》之所谓“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之所谓六朝旧事随流水”同一感慨。由字面可看出,明显是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缥凤,淡清色的凤鸟。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花盝冈。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于此,状如孔雀,五色文彩,鸣声谐和,众鸟群至,遂筑此台以纪其瑞。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升州·江宁县》。由于李白诗为人们所熟知,而读者不难联想而及同诗中“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等名句,局部返观为整体,十个字带出了一连串意境,当年“豪华”之盛,今日萧瑟之衰,种种画面遂一而过。且“龙蟠虎踞”云云以“山”起,“台空江流”云云以“水结”针缕亦极周到。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