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遍后就会发现很多小细节,或者是剧里的瑕疵,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个小细节引申出来的大情节。

大家是否还记得,康熙晚年带着众皇子前去热河狩猎那次,我们不说康熙如何狩猎,如何试探八皇子对权力的野心程度,而是看康熙在后宫那些事儿上的态度。

康熙晚年大清朝的政局已经很稳定,他也有闲情雅致去多多地宠幸后宫妃嫔,但是在热河狩猎这次,他却出奇地一连六天晚上翻牌子找人侍寝。

即使康熙在这方面兴致很大,他以往也不会夜夜笙歌,更何况这次来热河狩猎他是因为心烦,心烦太子胤礽的不争气,心烦八阿哥胤禩的野心勃勃。

所以能让康熙方寸大失的原因,还是膝下众皇子的不安分。可康熙再气也没有很好的发泄方法,于是用用这种极端自残式的方式发泄心里的愤懑,为了让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甚至天天饮鹿血维持。

而恰巧在康熙身边的大太监李德全实在看不下去康熙这样折磨自己的时候,开始劝谏,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李德全劝谏时,康熙手下的了绿头牌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发现跟《甄嬛传》以及其他清宫剧里的牌子不一样?

如果没看错的话,康熙翻的绿头牌上的妃嫔名字有满文也有汉字,这个细节可谓是用心了,其实像这样的小细节,在几十集的剧情中是没有人会注意到的,完全可以像其他剧里一样全部用汉字代替。

但是既然被发现了,就会发现真正的历史剧比如《雍正王朝》,和《甄嬛传》这样的宫斗剧相比,他的真实度更高,对历史的还原度也更高。

要说为什么非要纠结这个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毕竟如果涉及到历史方面,有些事情还是值得深究的,康熙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在满汉融合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错。

但是重心肯定还是满人,他的后宫里自然也是满族妃嫔占大多数,咱们再看这被打翻的绿头牌上。

其中能摆到康熙跟前的绿头牌,大多数也都是满族妃嫔,而这些都是用满文写的,只有两个牌子一看就是用汉字写的。所以这才是历史剧应该有的高度。

不过要说起清朝皇帝后宫的妃子,在《雍正王朝》里却有一个有争议的妃子。而且不论是《雍正王朝》还是《甄嬛传》都对她没有完全正确的表现,其实挺不理解的。

这个妃嫔就是华妃。华妃大家都不陌生,细节就不说了,但是大家对华妃有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华妃一开始很受雍正的宠爱,但最终却因为受到年羹尧的牵连被处死。

这是《甄嬛传》里的描述,在此可能只是用来说明后宫和前朝看似毫无瓜葛,实则牵绊颇深,但雍正最后处死华妃的无情却是错误的。

因为历史上的华妃是个受尽宠爱的女人,而对于华妃和雍正一开始的渊源,《雍正王朝》和《甄嬛传》里就有所差别了,《甄嬛传》里的交代是存在在皇后等人的谈话中,华妃是在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进的王府。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康熙四十八年皇四子胤禛获封亲王,年家所在佐领划归于雍亲王属下,成为雍王府属人。康熙五十年,康熙将年妃指婚为雍亲王做侧福晋 。

可是这一点在《雍正王朝》里就不一样了,在《雍正王朝》里年妃唤做年秋月,虽然也是在雍正当了亲王以后嫁给的雍正,但中间却隔了一个邬先生。

年秋月作为年羹尧的妹妹,被安排在邬先生身前照顾,在雍正下江南赈灾前并不知情,当雍正要把邬先生请回府里时才把年秋月一起带回府里,那时候年秋月只是一个待遇不错的下人,雍正只是因为邬先生对年秋月多有担待。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年秋月在照顾邬先生的这么些年里,已经对邬先生生出了情愫,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碍着邬先生的面子,年秋月在府里也受到了一些尊重。

后来年秋月嫁给雍正,也是出于政治需求,雍正把年羹尧提拔上来了,但是年羹尧心思太过于活络,雍正想要把年羹尧牢牢握在手里。

年羹尧想要牢牢攀住雍正这棵大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妹妹年秋月嫁给雍正,所以年秋月才嫁给雍正当了侧福晋。

虽然这一段与历史不太相符,但是根据剧情需要,这样来写也算是正常。毕竟年秋月一个人牵涉着年羹尧和邬思道这两个对于雍正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

之后雍正对年秋月的态度就跟历史相符了,虽然雍正是出于一定目的把年秋月绑在身边的,但是对年秋月却很好,该有的情分和地位都给了,并且没有受到年羹尧的影响。

从历史资料来看,年妃在后宫的生活不仅没有受到年羹尧的影响,反而在雍正的宠爱下,成为清朝首位汉族血统出身的贵妃皇贵妃,并且从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了雍正帝十一年间的所有子嗣。

只可惜年妃本来身子就弱,在雍正三年十一月,因病重去世,雍正下旨将贵妃年氏加封为皇贵妃 ,自此年氏成为雍正朝唯一拥有贵妃、皇贵妃诏书册封的后妃。

而年羹尧是在年妃去世一年多后才被处死的。所以不必再纠结雍正对年妃是否是真爱了,雍正对年妃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而历史上的年妃也并没有恃宠而骄,只可惜红颜薄命。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