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象特点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2.李白诗歌的意象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朽,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3.李白诗的特点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珠。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爱月,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就是他的仙逝,人们也附会了与月有关的动人传说。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五笔》中记载:“世俗言,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
传说自是传说,但李白爱月却是不争的事实。李白的许多诗中都写到了月,月是承载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品读李白的咏月诗,可以多角度,多侧面了解到大诗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4.举例分析李白诗歌艺术特点(400字左右)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一泻千里.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 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总的来说,李白诗歌有以下这么四个特点: 1、李白诗歌的想象丰富惊人.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唐〕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比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对《蜀道难》、《远别离》等篇章,前人评为“奇之又奇”(殷璠《河岳英灵集》),“变幻错缩,窃冥昏默”(胡应麟《诗薮》),正揭示了其诗想象丰富奇幻、语句纵横变化的特色. 2、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以及拟人等手法.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轩辕台轩辕黄帝陵位于平谷县城东北7公里的渔子山上,俗称轩辕台.)拟人的如〈独坐敬亭山》等. 3、自由活泼,不受拘束.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 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 4、清新,明快,自然而不雕琢. 李白诗歌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清新,明快,自然而不雕琢,正如他自己的诗中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例如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
5.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6.李白诗歌的意境、作品、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花朵意象关键词:诗人 花朵 意象内容提要: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花朵意象。
我们在对其作品进行赏析时,不免要对其中所涉及的花朵意象解析。何谓“意象”。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
“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
所以,了解李白诗歌中的花朵意象是赏析李白诗歌的关键。引言李白天性自然。
喜好以自然界的客观意象来表达感情。如:鸟类,花朵类。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上午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作者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地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本文试图以我所接触到的李白诗歌中的花朵意象为考察对象,将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花朵意象分六类作一梳理。一一类是用花朵意象表达对祖国山水,生活的热爱。
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挑花带露浓。”桃花一般用来比喻很美或美人。
白居易赞道:“闲折两枝握在手,细看不似人们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故又“花中西施”的美名。诗人的“桃花带露浓”则是通过视觉上的感观,用一“浓”字写出了蕴于日常生活中的美。
正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朵普通的桃花,由于诗人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便能发掘出它的色“浓”。
《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芙蓉:荷花的别称。
荷花并非五片花瓣,而五老峰也没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环境。
二者似乎联系不起来,诗人却能通过自己的感受把连峰际天的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夜下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莹。”山花:顾名思义,就是山坡上的花,本不应受到注意,诗人却将它比做“绣颊”,正是由于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加上视觉的冲击,才形成这种比中带兴的写法。
诗中生动的比喻,流畅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了江中夜景,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越女词五首》其三):“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荷花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誉为“花中君子”。
是美的象征和化身,也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叙述,勾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
风格清新活泼,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飘落轩辕台。”
这首诗中,诗人用“比”的手法,将雪花比喻成“席”,夸张到了极点,体现了诗人豪迈的风格。是夸张的典范,比喻的佳句。
《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采用“赋”的方式,以问答形式,抒发隐居读书的情意,清新自然。
桃花最早成为象征文人隐逸的理想境界,便是晋带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里的人与世无争,在自然美景中其乐融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成了世代隐逸文人的精神家园,也成就了“桃花源情结”桃花在历代文人的吟咏中演绎成典型的诗歌意象,它是春天的象征,美人的象征,理想桃源的象征。(《秋浦歌十七》其十一):“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诗人用“兴”抒发对自然的热爱,普遍的山花也有它的芳香,情景交融。(《秋浦歌十七》其十二):“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夜色中,哪里有花迹可寻?这非赋,非比,非兴的手法,将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民歌色彩。《扶风豪士歌》:“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诗人用“赋”,抓住日常生活极普通的事物进行描绘,以景抒情又赋景以情。《荆门浮舟望蜀江》:“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桃花在诗歌意象中是春天的象征。
本文运用“赋”的手法,描绘蜀江春水的秀丽景色和乘舟泛游的情趣,形象生动,感情热烈,流露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诗人从颜色上着手,强调视觉与味觉。(《少年行二首》其二):“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落花:从草木上掉下来的花瓣。落:本指植物的花,叶往下掉。
诗人用“赋”,不表其“残”意,用“笑入”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慷慨给予心花怒放,对人间赏心悦目之事饱含激情。《寻雍尊师隐居》:“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诗人从视觉和温觉(冷和热)出发,赋写花,一个“暖”字饱含无限韵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李白性格爽朗,率真,所以他的诗歌感情真挚,饱满,他一向反对雕章琢句,所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其一),他努力。